食物過敏逐樣問
【明報專訊】何謂食物過敏?免疫系統亂打仗
免疫系統失調,錯認無害的外來物質為有害的敵人,產生過激反應,身體製造IgE(免疫球蛋白E)抗體,對抗食物。下次再吃同樣食物時,對抗反應甚至比第一次更激烈,大量發放化學物和組織胺,令消化道,或皮膚,或呼吸道出現過敏反應。
有何徵狀?致命型呼吸困難
過敏反應可分為致命型和非致命型、立即型和延遲型,可於進食後5分鐘至一兩星期後才出現反應。致命型有以下徵狀﹕喘鳴、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全身乏力、休克。非致命型者則會口腫面腫、出風疹、嘔吐、肚痛、肚瀉等。
有多普遍?約5%兒童患病
在香港,5%的兒童和1.2%的成人患有食物過敏。每100個兒童中,有1個屬嚴重。每年約有60宗嚴重至休克的個案,需要入住公立醫院的兒科病房。但是,數字並未反映患病的整體人數,因有些患者毋須入院,有些則到了私家醫院,亦有患者正在採取迴避致敏食物的方法而沒有求醫。
03年開始,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在瑪麗醫院成立過敏免疫門診部,評估約600宗個案,當中10%需隨身攜帶「救命針」。
在美國,一年有150人死於食物過敏。香港暫時未有小童因食物過敏致死。在英美等地,食物過敏有愈來愈普遍的趨勢。據臨觀察,從海外回流香港或是生活西化的本地高消費一族,較多患上此病。
如何處理?服藥緩解病徵
輕微者可服用抗組織胺緩解病徵,若出現過敏性休克則要即時注射腎上腺素。若懷疑對某種食物敏感,可以透過皮膚點刺測試或RAST血液測試,甚或食物挑戰測試來確定致敏原。及早找出致敏原,預測其嚴重程度,就能鞏固自救能力。
常見致敏食物?香港海鮮居首
八大致敏原包括牛奶、蛋、魚、甲殼類、花生、大豆、堅果、小麥。在英美等地,花生是頭號致敏原,但香港人最多對海鮮過敏,也有人對牛肉、豬肉、雞肉、奇異果、芒果、蘑菇、燕窩、鮑魚,甚至蓮子過敏。
有冇得醫?八成人持續至成年
一般來說,兩成患者的食物過敏會隨年齡減退,八成人則會持續至成年。此外,也要視乎致敏食物是什麼?約七八成人對牛奶、雞蛋的過敏會漸漸減退,花生、鮑貝則很大可能持續終身。脫敏治療給患者帶來希望,方法是不停接觸小劑量致敏食物,慢慢令免疫系統產生耐受性。但這種療法仍在研究階段,現時英美某些醫療中心提供服務,但仍屬實驗性質。
資料提供﹕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助理教授何學工醫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