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袪濕解毒
梁達 撰
土茯苓與茯苓不同。土茯苓是植物之根塊,生於地下,而茯苓則是於松樹根莖之菌,生在地上,屬二物。
土茯苓以產於廣東中山五桂山地區為佳品,以製土茯苓膏馳名。土茯苓,藥說性味甘淡平,其功主用入脾,能補益,有健脾滲濕、解毒之驗。又能利關節,治腳氣、筋骨攣痛,也常用以化疔瘡、癰腫及瘰?;解汞粉、水銀、朱砂之毒;又理皮膚熱毒、小便不利。
李時珍《本草綱目》云: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風濕。《本草正義》曰:土茯苓,利濕去熱,能入絡,搜剔濕熱之蘊毒,其解水銀、輕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滲利下導為務,故專治楊梅毒瘡,深入百絡,關節疼痛,甚至腐爛,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潰,一切惡症。
膳方
土茯苓豬骨湯
方源:一指禪門膳譜
功用:袪濕解毒,健脾益腎,壯筋骨。
膳效:主理中老年人之脾虛濕腫及風濕腰腿疼痛,症見腰脊覺痠軟無力,下肢濕腫而痛,腳步沉重、緩慢,或皮膚濕爛搔癢亦見效。
材料:土茯苓一兩、牛大力(即牛蒡)一兩、豬脊骨一斤、豬腳筋二兩、眉豆(又稱飯豇豆、米豆)二兩、花生二兩、生薑二片、紅棗二顆、五指毛桃五錢。
做法:
一、豬腳筋入溫水浸半小時,瀝乾。
二、土茯苓、牛大力、眉豆、花生、五指毛桃以溫水浸十分鐘,瀝乾。
三、豬脊骨入大熱水汆燙,過冷水。
四、生薑切片,紅棗去核。
五、取砂鍋入七碗水,放土茯苓、牛大力、豬脊骨、豬腳筋、眉豆、花生、生薑、紅棗,置爐升火煮沸,撇去浮油,轉文火熬二小時後,放五指毛桃,熬十五分鐘即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