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我愛菜菜子

我愛菜菜子
王香
本港的大腸癌個案於近十年急速上升,躍升為第二號癌症殺手,直逼第一位的肺癌。有醫生表示,這主要與市民飲食習慣愈來愈西化有關,因為少食纖維而多吃肉類,結果吸收過量的飽和脂肪,增加患上大腸癌的機會,令大家不得不重視每日的蔬果進食量,以致連飲品製造商亦要加入胚芽等高纖維的元素去吸引消費者。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香港)建議大家每天最少進食五份或以上的蔬果,即約六至八両未經煮熟,或兩平碗已煮熟的蔬菜,以及二至四個中型水果。其實,大自然裏各式各樣的植物,我們只會進食其中一小部分,甚至是這一小部分裏的某些部位,例如食青瓜時只吃瓜而不吃葉。
大家選擇食一棵植物的哪個部分,可能是因為飲食習慣和植物味道,例如鴨腳木的葉含高纖維,但難以食用;相對地纖維含量較少的生菜和芥蘭,則因為較易入口和咀嚼而廣為人吃。
纖維含量
為了印證纖維含量和食用蔬菜的關係,中文大學食品及營養科學的張志強教授做了一個實驗,他將鴨腳木、芥蘭和生菜烘乾、脫水,再加入酶去分解非纖維物質,最後透過剩餘纖維淨重計算纖維含量,以作比較。
結果顯示,生菜有九成半是水份、芥蘭有九成,而鴨腳木只有七成,證明可食用蔬菜的水份含量高。而在生菜、芥蘭和鴨腳木的樣本中,分別有百分之一點五、百分之四點五,以及百分之十二點七的食用纖維,證明可食用蔬菜的纖維含量遠低於不作食用的蔬菜。
「纖維是細胞壁元素,並非養分,人體不能吸收;但正因為不能吸收,反可刺激腸臟蠕動,令食物殘渣盡快排出體外。不過,如果蔬菜的纖維含量太高,人類根本不能進食。」張教授總結。
但世事無絕對,透過特別的烹調方法,即使是薯仔皮,我們一樣可以先將它放入清水中烚一會,再用滾油去炸,便可將它的纖維軟化,令我們容易食用。
雖然薯仔皮經過加工後亦能成為美食,但不能否認的是,講到食菜,我們好自然便會聯想到綠色的葉菜。每棵植物都有不同的組成部分和顏色,如果講究均衡飲食,就不應該只食用某類型的蔬果。
生吃蔬菜
中文大學生物系副教授林漢明博士解釋:「人要搵食,第一時間會去挖地,因為植物的地下根莖如蕃薯和薯仔,會貯存澱粉質,提供熱量;當口渴時,人會去採摘野果,因為果實像蕃茄等,要吸引動物進食以便傳播種子,會有較多水份、糖和維他命。」因為植物會貯糧於不同部位,人類便可「按圖索驥」,按自己的需要而選擇進食的東西。
生吃蔬果本來更能完全吸收養分,但要考慮清洗的衛生問題,而且稍為加熱能破壞植物的細胞壁,令人們更容易吸收內裏的養分。如何平衡,除了營養的考慮外,當然還要看各人的口味。
有機種植
要保留蔬菜的營養,還有很多地方要注意,購買那一刻便得開始下工夫,只挑完整的,因為一壓爛,內裏的維他命便遭破壞。營養師許綺賢教路,煮前才用清水沖洗、切大塊、水滾才下菜等,都能減少蔬菜的營養流失。「不過講到食物享受,有時將蔬菜切細在所難免,因此保持均衡飲食,才能保證營養與美食並存。」
講到營養與美食並存,不得不提愈來愈流行的有機蔬果。有機耕作是整全耕作,種植時不下化學肥料和農藥。不過,有機蔬果一樣需要肥料和對抗蟲患,惟有選用自然界的物質:肥料用天然物料堆的有機肥、治蟲用物理方法或生物農藥。
講到有機肥,大家不其然會想到糞便和其他不衛生的物料,事實上,現代有機肥料亦離不開這類原材料,只不過科技的發展已經徹底解決衛生問題,亦更有效地控制有機肥料的質素,例如將馬糞和稻草一起處理,生產出安全又有效的有機肥料。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黃煥忠教授解釋,「馬糞和草絞碎後,放入堆肥的裝置,經高溫殺菌和四十日的穩定過程,便能變成肥料,沒有任何化學物質。」
除了肥料和農藥,其實有機耕種還需環境配合。農場的整體環境以及農民的種植方法同樣重要,例如農田的水源和附近的污染情況、瓜袋或瓜棚用的膠布等,因為會對農田和作物構成污染,所以全部要證明合乎「有機」的要求。
溫室耕作
香港的有機認證機構做調查,除了會靠科學的觀察,還會運用審計邏輯,例如從農田的工作紀錄、買賣物料和農作物的單據,比較買入原材料的數量與農產品的生產量。若果農戶的銷售量遠高於農地和原材料的可生產量,認證機構便會追查是否有不實行為。
除了有機耕種,溫室耕作近年亦在香港流行起來。香港設計的溫室跟歐美的先進設計有很大差異,由於香港位處亞熱帶地區,比較少霜凍的問題,反而更著重如何在炎熱的天氣下降溫。
漁農自然護理署農業主任陳兆麟說:「溫室的作用是提供良好的種植環境,配合各種環控裝置,做成微氣候,控制溫度和濕度。」例如水牆設計便可降溫、波浪紋的聚散酸脂板則可令農作物均衡地吸取陽光。
由於興建一個設備先進的溫室需要不少投資,所以一定要配合種植一些高產值、賣錢的農作物,像由日本引入的網紋蜜瓜。不過要引入一個新品種,自然亦需要引入相關的耕作技術。
新的耕作技術同新的蔬果品種固然帶給我們更多選擇,但不時不食這傳統的飲食智慧,更能讓我們吃到最新鮮、最有營養的蔬果。
俗語有云:識時務者為俊傑,飲飲食食也要「識時務」呢!
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滋味科學》第六集「我愛菜菜子」,6月23日(星期二)晚上七時正於無綫電視翡翠台播出,港台網上廣播站(http://tv.rthk.org.hk)提供視像直播及重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