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眾多減肥方法中,帶氧運動的效果最為明顯。那是否只要勤做帶氧運動,就能極速瘦身?物理治療師告訴我,運動減肥其實大有學問,做運動前必須先評估身體狀,再根據結果設計切合個人需要的健體計劃,否則可能徒勞無功,甚至有機會受傷。
■Step 1:全面評估身體
跑步、踏單車、健身都是甚受減肥人士歡迎的運動,但它們又是否適合所有人?
太重不宜跑步 可先踏單車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診所物理治療師徐善美說,要有效透過運動減肥,其實需要制訂個人化的運動計劃,內容需因應各自的身體狀而定,故在實行計劃前,必須進行一連串的身體評估﹕「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事前就更需要接受身體評估。若亂做運動,有可能導致受傷。」
徐善美指出,一般人會以體質指數(BMI)計算自己是否過重或肥胖,但其實此法不夠全面,因為它無法反映體內實際的脂肪比例。
一個全面的運動前評估應包括量度身高和體重、體內成分分析(如脂肪、肌肉、水分比例)、骨骼及肌肉檢查、心肺功能測試及肺容量測試。
測試結果為設計運動計劃提供重要依據﹕肌肉比例不足的人應加強肌肉訓練;脂肪比例過高則要多做帶氧運動。
「跑步的消脂效果雖然明顯,但體重太重的人卻不適合,他們可先從踏單車開始,待體重有所下降後才跑步,以免膝關節因負荷過重而受傷。」
帶氧運動消脂 須逾20分鐘
骨骼檢查對於選擇運動也非常重要,如發現骨架畸形、脊柱側彎或扁平足等問題,便要避免做一些對骨骼負荷大的運動,以免引起痛症。而肌肉檢查主要是測試肌肉的力量和柔軟度,徐善美稱,很多人都忽略了肌力對運動的重要﹕「首20分鐘的帶氧運動並無消脂效果,要有效燃燒脂肪,必須持續做30至45分鐘帶氧運動,但不少人因為肌力不足而不能支持這麼久,那又怎能達到減肥的效果?」
■Step 2:個人化運動計劃
完成上述評估後,物理治療師會根據測試結果設計個人化運動計劃。「即使需要減肥,也不能只做帶氧運動。香港人肌肉力量普遍較弱,故會建議他們做帶氧運動同時,也做一些訓練肌肉的負重運動。」
時間強度 適應後調節
徐善美表示,計劃內的運動項目亦要視乎個人的喜好、運動經驗及運動場地等因素而定,如平時少做運動的人,可由跑步或踏單車等容易掌握的運動做起;住所有健身室的人,可選擇的運動較多;若有運動場,可選擇緩步跑;居所附近沒有任何運動設施或場所的話,仍可以行樓梯。
此外,運動的時間和強度也要控制。要知道運動強度的高低,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量度運動時的心跳率,可每隔15分鐘量度1次,以便調節運動強度。有效的帶氧運動必須達到一定的心跳率,若希望以帶氧運動消脂,運動時的心跳率應保持在最高心跳率的60至65%,初時可做30分鐘,待身體適應後,再逐漸加長至45分鐘,甚至1小時。
運動強度計算法: 運動時的心跳率=(220-年齡-靜止心跳率)×60至65%+靜止心跳率
至於體重正常但心肺功能較弱的人,若想以鍛煉心肺功能為目的,則需將運動強度逐漸提升至最高心跳率的80%,並持續運動約30分鐘。
■Step 3:恆常運動改善健康
徐善美建議,拉筋運動適合每天做,而帶氧運動和負重運動則可隔天做,以便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運動必須持之以恒,通常2至3個月便可見減肥效果。而養成運動習慣後,長遠更能改善血管功能,達到預防高血壓及心臟病的目的。」
8周運動 健康大躍進
理大康復治療診所在2006年曾邀請8名19至36歲、平均體質指數介乎27至35的過胖人士,參與一項運動計劃處方的研究。物理治療師根據每名參加者的身體狀設計運動計劃,並監測其運動時的反應。經過8星期的運動後,參加者的總膽固醇平均下降3%,靜態心跳率下降10%,體內脂肪及腰圍分別減少7%和3%。而上肢和下肢的肌肉力量和柔軟度也有明顯改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