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芥子素


所謂「九月圓、十月尖」,大閘蟹應是以這兩個月為「時令」,若真如此,則今年至此,尚只有三天。儘管不少朋友都互相勸說曰,這東西不吃也罷,因為飼養中用上很多左道旁門的東西(謠言中包括有類固醇、老鼠,甚至動物屍體),但「不吃不吃還須吃」,像是一些「過節」食品:糉子、月餅,每年總不免消耗掉三數隻。在芸芸時鮮食品中,蟹應屬十分「雅」的一類,有例如「持螯賞菊」之說;齊白石用它入畫,墨色恰到好處,栩栩如生;明末清初的李漁,更是著名偏愛吃蟹的文人。我之所以知道李漁這位四百年前的名士,全仗兩本書,一是《肉蒲團》,另一是《芥子園畫譜》。前者曾閱讀,是「黃色小說」;但以成年人的眼光看,雖然刻畫入微,也沒有什麼。後者根據趙萬里先生說乃是「用開化紙套色精印,絢麗奪目」;心嚮往之,但沒有見到過。曾想過,什麼是「芥子」?可能是芥菜之籽,英文叫mustard,用之製造芥辣;此物與日本人吃的山葵不一樣,後者更近似「辣根」horseradish,那是在外國燒烤中與燒牛肉一起伴着吃的一種白色醬料。
芥子中有一個成分叫「異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我姑且稱之為「芥子素」,這是一個頗有益處的補健食品,可用以防癌,特別能對付膀胱癌。很多傳統的治癌化療藥,例如紅針(Adriamycin)、紫杉醇(Taxol)、順鉑(Cisplatin),偏偏對膀胱癌的作用不大。箇中原因,主要在於化療藥會被肝的酵素代謝,之後再被尿液稀釋,待去到膀胱時,已失去其中大部分的抗癌功能。芥子素可不同。
根據一組處於美國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學者的研究,口服了芥子素之後,其中90%會被吸收到血液,之後,有達至80%的成分,能經腎到達膀胱(Carcinogenesis, Vol.31, pp.281-286)。芥子素能影響兩個酵素,分別是Cyclin B1和Casp-3。Cyclin B1是細胞在進行「一分為二」之前的一個關鍵酵素;芥子素能抑制它,於是可以阻止癌細胞增生。Casp-3則能催動細胞自滅,而芥子素正是有增加Casp-3的能力。芥子素在「發功」的同時,並不會影響到正常的膀胱細胞,因為正常的膀胱壁有一層黏液覆蓋着,芥子素不會被正常細胞吸入細胞內;若膀胱癌變,那層黏液自動消失,也就方便了芥子素。芥子素又能對付胰臟癌。這種癌的擴散能力很強,因為癌細胞內有一個叫NFKB蛋白質,性能非常活躍。根據港大醫學院袁寶榮教授的研究,一些化療藥(例如「順鉑」)有不良副作用,例如能幫助癌細胞蔓延(Invasion)和擴散(Metastasis),原因正是在於化療藥提升了癌細胞的NFKB(Cancer Res., Vol.67, pp.8800-8809)。芥子素有減低NFKB之功,也就能抑制癌細胞擴散(Carcinogenesis, Vol.25, pp.1701-17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